微生物也是機體的一部分?
在我們印象中,“好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識別而且能消滅“壞的”入侵者。這也是為什么以殺滅微生物和戰(zhàn)勝微生物感染作為大部分藥物的目標。
對免疫系統(tǒng)的這種軍國主義式的理解被人們與20世紀的文化相對比,即在建立國家以及世界大戰(zhàn)時需要辨清敵我。那個時代,適者生存被認為是進化和競爭的驅動力,而戰(zhàn)爭被認為是人類天性。
近些年來,人們對關于人類和微生物關系的理解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改變的原因就是人們發(fā)現(xiàn)身體中只有一半的細胞屬于人類本身。而其余則是微生物,比如細菌、真菌、病毒甚至是蟲子。它們在生物體內共同組成了微生物群。
人類基因組由兩萬三千個基因組成,而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各種微生物則擁有三百三十萬個基因。這些微生物能夠產生一些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支持我們免疫系統(tǒng)的多肽。
通過腸-腦軸,這些基因甚至會影響情緒和記憶。腸-腦軸連接是消化系統(tǒng)和大腦之間的通信途徑,而這些通信的發(fā)生大部分都是依靠腸道微生物的行為。
人體內的微生物是隨著人類共同進化的,現(xiàn)在人體的腸道口腔、皮膚、系統(tǒng)中都有特定的微生物群。微生物對于人類的生存有很大的影響,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共生生物,由環(huán)境、微生物和宿主組成,即所謂的共生功能體。
將人類生命看作是微生物和環(huán)境的一種功能,我們要承認不同進化需求的實體會影響人類。比如,食物的選擇既能會通過營養(yǎng)和能量平衡影響人類健康,也可以通過對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來產生影響。
微生物與飲食
我們所吃的食物供養(yǎng)著腸道微生物們,并會直接影響它們的生存。如果飲食改變兩天,我們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同的腸道細菌依賴于不同的食物。比如,普氏菌主要食用碳水化合物,而擬桿菌更鐘愛脂肪,假絲酵母更喜歡葡萄糖,而不是蛋白質。所以,某些細菌會被餓死,而某些細菌則會生存下去,而這取決于我們所吃的食物。
腸道微生物與健康和疾病也相關。例如,普氏菌與葡萄糖的耐受性有關,在漁獵社會人群的腸道中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比如坦桑尼亞的哈德人)。西方人的消化系統(tǒng)中普氏菌減少,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現(xiàn)代西方社會開始流行糖尿病和肥胖了。
坦桑尼亞哈德人
意料之中,微生物會塑造我們對食物的選擇,以此來確保它們的生存。微生物消化產生的代謝副產物會使我們有饑餓、飽腹的感覺或者對特定種類的食物產生食欲。然而,目前所有與人類相關的證據(jù)都不能直接證明的。一項關于渴望吃巧克力和對巧克力無感的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尿液中的微生物代謝物不同,這表明他們的消化系統(tǒng)中存在不同的細菌。
代謝產物的功能很重要,因為它們會向大腦發(fā)送信號。調節(jié)進食行為的信號在迷走神經上進行傳遞,而迷走神經與大腦和消化系統(tǒng)連接。至少有兩項人類研究表明,抑制迷走神經能夠使肥胖的人減輕體重,而刺激小鼠的迷走神經會使小鼠暴飲暴食。
微生物和行為
行為也是共生功能體的功能之一,而不僅僅屬于人類宿主。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神經活性,它們能夠沿著腸-腦軸傳輸,從而影響人類情緒、心理健康和行為。
大部分關于微生物直接相關行為的研究都是以小鼠為實驗動物的。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結果,研究表明,行為可以通過糞便移植的方法傳遞下去,飲食中缺乏某些細菌的小鼠會表現(xiàn)出反常的社交和情緒行為,而血清素在消化系統(tǒng)中大量形成。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微生物是會影響宿主行為的。
最好的人類證據(jù)來自于食物對情緒和行為影響的研究結果,微生物似乎是可以解釋。比如,在一項研究中,部分健康女性每天服用含有特定益生菌的酸奶,持續(xù)一個月。研究人員讓受測者們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儀,讓她們觀看帶有不同情緒的面部圖像。而相比于沒喝酸奶的對照組,喝酸奶的受測者們的處理情緒的大腦區(qū)域活動降低,這種變化表明她們的壓力反射被抑制。
天然健康食品對于抑郁的保護作用也表明了腸道微生物對于大腦健康的import。情緒紊亂可能伴隨著腸道易激綜合癥和炎癥性腸病等癥狀,而這些疾病都被認為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紊亂相關。
最近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對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產生有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ASD患者的腸道中假絲酵母數(shù)量非常多。雖然確定因果關系并不容易,但是這些微生物確實會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并釋放出會導致自閉行為的氨和其他毒素。
研究人員認為腸道微生物對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產生有影響。
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兒童的行為問題也有關系,而且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
有很多此類報道,腸道微生物變化的人出現(xiàn)了精神問題,比如精神分裂癥和抑郁,帕金森等神經學疾病。然而,還很難建立直接因果關系。
有的研究表明,將人類的微生物移植到小鼠體內會使小鼠的行為發(fā)生改變。一項研究利用了腸道易激綜合癥患者的微生物,發(fā)現(xiàn)受體小鼠也表現(xiàn)出了與腸道易激綜合癥患者相似的焦慮行為。
改變“游戲規(guī)則”
人體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的成員互相合作和競爭,保持微妙的平衡。很多微生物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壞。但是如果我們給它們機會,它們就會變得糟糕。比如,如果我們使用抗生素、消毒劑、激素、免疫系統(tǒng)治療、化妝品、整形手術或者生物醫(yī)學植入設備,從而改變了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盡管全世界的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狀況都在改善,但是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卻使抗生素耐藥的細菌種類增加??股匾灿绊懥巳梭w的微生物環(huán)境。比如,部分女性在使用抗生素之后,就會出現(xiàn)假絲酵母菌感染。
生物醫(yī)學植入物,隱形眼鏡,假牙等為微生物提供了溫暖、潮濕和富有營養(yǎng)的環(huán)境。避孕藥中過度使用的雌激素和其他的激素療法會導致酵母感染并降低免疫系統(tǒng)功能。
事實上,有的衛(wèi)生假說認為,感染可以幫助建立免疫系統(tǒng),在家中使用消毒劑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和呼吸道疾病。
我們有時對好或壞的定義是來源于文化而不是生物學。比如,體味和口臭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它們并不一定代表不健康,但是防汗劑、除臭器和漱口水的市場非常繁榮。因此皮膚問題、過敏問題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我們試圖控制我們的微生物。
隨著人類的飲食發(fā)生了快速的變化,產生對人類和微生物健康的影響也是明顯的。像肥胖和心臟病這種非傳染性疾病日漸流行的趨勢可能就是加工食物及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這種現(xiàn)代飲食很可能會將影響到下一代,因為我們的微生物會傳遞給孩子。小鼠研究表明,對于喂食低纖維的西式飲食的小鼠,某些細菌在它們的子代仍然無法恢復,即使這些小鼠恢復高纖維飲食。也許用不了多久的時間,這種現(xiàn)代的西式飲食就會對人類的腸道微生物和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不恰當?shù)谋扔鳎?0世紀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與微生物斗爭。警覺的免疫系統(tǒng)防衛(wèi)著有害微生物的攻擊。比如,很多流感藥物就是對抗微生物的“戰(zhàn)士”。但現(xiàn)在我們需要重新考慮一下這種軍國主義式的比喻。因為我們是依賴于微生物的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我們就不應該把微生物當作敵人。如果微生物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一部分,那么是誰在和誰斗爭?
我們討論微生物的方式反映出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作為共生功能體,人類應該學會如何與身體中的所有成員共處。如果我們把“其他的”當作不同的自己,而不是入侵者、恐怖分子、殖民者或者競爭對手,那么,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身體)都將變得不同。